画院动态
联系方式
江西省人文书画院
单位名称:江西省人文书画院
联 系 人:曹春兰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明珠B2栋11楼
电话:189 7095 8953
QQ:1270169682
电子信箱 :rwshy2005@126.com
网 址:http://www.jxrwsh.com
画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画院动态 > 画院新闻

墨象流笔端 大志蕴胸中

墨象流笔端 大志蕴胸中

----记江西省著名书法家  何流


何流,1956年2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自书《庐山揽胜》、《墨象时空》《浦江赋》等诗联文赋,先后发表于《中国收藏》《江西日报》《南昌日报》《中华诗词》《诗刊》《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楹联报》《羲之书画报》等。入编《中华诗词 江西卷》《中国楹联会员大典》等30余部大型综合画册。为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全国旅游景点和井冈山、庐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长征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年、《江西日报》创刊60周年、迎奥运等撰书诗、词、楹联作品1000余首(幅)。

墨象舞动,探求精髓,师古创新

何流先生的才气,俱臻上流。其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书法本科,幼承父训,诗崇李杜,书拜二王。其门路正,悟性高,广临碑帖、师古创新。其学书无日不临池,直探古人之精髓,线条刚劲,墨分多色,布局巧妙,气韵生焉。技法娴熟后,上升为心法,其书法逐步走向高古,灵动,俊逸,劲健、奔放。中国书法的祖师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说书家是借助“笔迹”流播美感的。何流先生的书法,既有传统功夫,又有现代意趣,轻松随意而不造作。古人云:书分五体,为草称圣。可见草书之难。草书乃现心灵朗照之艺,精神澄澈之界。何流五种书体俱备,最后他选择草书为主攻方向。其书,线条似断非断,润与枯、枯与破,破与连交替变化,如游龙盘旋,枯蛇挂枝,似“润含春雨,干裂秋风”。从他的隶书、行书、草书中看,无不叹服其功底之扎实,墨象之多变,内蕴之宽绰,节奏之强烈,天成之自然,神凝之意远,才情之突现,以率真求自由,以妙悟求变化,以多变求自在,墨相与心相互感应,传统与创新相济美,自成一家,难能可贵。1992年其一幅自撰联书法作品,与原中国书协主席张海先生的书法作品同刊于《书法诗歌报》上。2002年,何流先生在(北京)中国书协举办的培训班上,其写的一幅4尺对开的王勃的滕王阁诗,获得了时任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的赞许,誉之“写得好,有灵气”。之后在其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不断得到了沈鹏、张海、欧阳中石、刘艺、文怀沙、言恭达、聂成文、张荣庆等老师面对面的教导,其书法理论和创作水平逐步提高,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和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主办的展览并获得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国内外展出书作多次并被单位和藏家收藏。何流先生没有沾沾自喜,他认为对自己的作品还要多探索,多反思,多诘问,尝试寻找新的奥秘,创新艺术本真。古时张旭、怀素、二王、颜真卿等大家,大都以书写自己的文字为主,何流先生也特别注重书写自己的诗联,以丰富自己的笔墨和学养。何流先生临池心得《墨象时空》一书,即积多年之感悟而得之言,其中有许多作品是何流先生自己创作的诗联,该书传达了书写者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彰显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突出了时代感。

修身养性,德艺双馨,人文情怀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何流先生是一位德艺修养比较全面的学者型书法家。他认为:书法是有形墨象与无形情怀相统一之美,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相和谐之美。古代书家兼通诗与书法,而今诗人能书者甚少,书家能作诗者更少。何流先生以三馀作诗言志表意,集诗书于一身,实乃少见。书法是文字的外衣,文字是书法的身体。其对美好自然的欣赏,对艺术的追求,文化知识的沉淀,对人民群众的挚爱,对文化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无不对其书法作品的诗词联赋产生影响,何流先生正沿着这条道路努力疾行。何流先生在写好书法的同时,更注重文学功底的修养,以德润身,以静养气。何流先生自青年时代起就诵读经典、古诗文,也正是因为有较深的古典文学功底作支撑,对其书法的创作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在创作八尺长的孙髯翁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共180个字)时,因为早20年前何流先生已熟记于心,只起了一遍草稿,第二稿因为对创作内容很熟悉,不用写几个字又去看原文,写起了畅快淋漓,因此很顺利地完成了创作。

何流先生诗词方面,得到了全国著名诗人林岫和江西诗词学会会长王飚先生、副会长胡迎建、熊盛文等先生的悉心指导,楹联、文章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多著名老师的点拨。“质如厚土,文如清流”。其创作的诗作刊登在国内诸多诗词刊物,之后一通百通,灵感汩汩,写散文,作楹联、书辞赋。2013年所作《浦江赋》刊载在《书法报》上,《羲之书画报》、《今日浦江》(月泉文学副刊版)先后转载。2014年11月8日,何流先生所作“云飞南浦,雨漫西山,高阁千秋传帝子;浪涌渔歌,霜排雁阵,长风万里送才人”一联,被“中国(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艺术节”选为大会主题联,由国家一级播音员乔榛朗诵。2009年纪念滕王阁新阁落成二十周年,南昌市委、市政府、市联办和中国楹联学会联合举办“滕王阁联墨”全国征稿中,何流先生以“高阁共祥云,一序千秋光国粹;大江涵远岫,人文物理焕天华”一联获联墨双佳二等奖第一名。

何流先生乃儒雅君子,其人品书品,俱臻上流。与其一席谈话后,字字珠玑,博学笃志,处处体现其文化修养和人文情怀。何流先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多年的历练,使他深切地关注社会,把文化元素注入弱势群体,以体现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有两个事例为证:2005年,在人文书画院举办的“人文杯”文化艺术活动中,河北的一位残疾青年史红木,生活艰难,精神压力大,加上待业,让他几近崩溃。书画院接到他的来信来稿后,立即去电话安慰他。当他因经济拮据,根据特殊情况免费赠作品集。2009年第3届金秋笔会散团的上午11点多,来自广东茂名的杨道明,携带行李袋,坐在大厅沙发上。何流先生听说他是晚7点的火车,便立即安排这位86岁的老人家午餐、午休,登记半天住宿,费用全由书画院买单。晚上6点,还安排人把他送上火车……杨先生很受感动,说:“他到过好多地方,参加类似活动,就是你们的活动办得好、人也好,全国少见啊!”2010年举办中国南昌第4届金秋笔会,这位老先生带了三位艺友一起来,在朋友圈中,又介绍6名香港艺友前来参会。

何流先生热心组织公益慈善事业,为海啸赈灾、"抗冰雪,献爱心"、汶川、雅安抗震赈灾,及送春联文化到乡村、进社区。十年来,其本人及组织书法家义写、义捐书法、春联3000余幅。2007年,在组织的“抗冰雪·献爱心,精神年货送人民” 赴新建县厚田乡给老百姓写春联活动中,当时冰封路面,南昌大桥上正洒着盐。到达目的地后,早已挤满了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书法家们不畏零星飞雪与料峭寒风,奋笔疾书对联,被络绎不绝的乡亲们欢天喜地带回家。之后每年何流先生组织书法家们一起,到新建县的流湖乡、大塘坪乡、新建县农信社,给当地老百姓送春联,风雨无阻。十年来,何流先生一直举起“春联文化进社区到乡村”的爱心旗帜,年年飘扬,惠及广阔的乡村,给乡亲们带去了文化年货和精神大餐。2011年日本海啸,何流先生怀着邦国之间的友好,给日本友人相继支信问候与安慰,日本友人也深表感激。2012年日本友人组织了10多名日本艺友们参加何流先生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和交流,有力促进了邦国之间的团结、和平和友谊。

情系江西,服务民众,传播文化

艺术是文化的结晶和精神硕果。一个时代的艺术不仅是一个时代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国家、民族的精神标杆和形象代言。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年多来,作为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以诚信广交书友,传播艺术,服务民众。书艺根植于大众,需要大众热爱书法,播撒文艺的种子,若非如此,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何流先生说:书法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承担着一份相应的社会责任,体现其社会价值。作为书家,要追求真善美,要有奉献精神,为社会发展尽到一份责任。何流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凭着一个文化人的社会担当与文化责任感,凭着对乡土的热爱,围绕“为江西添彩,为政府增光”的宗旨,组织了全国(国际性)各项文艺杯赛。他组织策划的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已经连续 11 届,我曾两次参加笔会,一睹盛况:来自大江南北的数百名书画家济济一堂,参观书画展厅,场面壮观。“笔会现场交流”,安排数十张书桌,齐挥妙笔,歌颂祖国,共赏佳篇。或登滕王阁,或游庐山,或上井冈,或观龙虎山,或观瞻余干乌泥枝叶园,策划之细致,安排之得当,场面之壮观,有口皆碑,影响愈广,参加者愈众。通过《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全国性专业媒体共计500余次宣传,参与者达2万余人(次),书法、美术、诗词、楹联文字作品达3万余幅(首、篇),收到的感谢信达300余封,表扬电话、短信2000多条,在全国及国外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形象。其中在2015年组织策划的“中国南昌第9届金秋笔会----走进余干“活动中,何流先生累的病倒了,打了几天的吊针,何流先生没有放弃,毫无怨言,殚精竭虑,一边打吊针,一边精心组织,周密筹划各项工作,在余干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参观廉政书画作品展、观瞻余干枝叶园,余干廉政论坛、参观余干历史文化墙等活动,将廉政与诗书画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受到廉政教育,也让更多的艺术家们了解余干的人文及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成就,便于日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作品。笔会办得非常成功,参会的代表们都非常感动,纷纷为何流先生点赞。这是何流先生以他的实力、经验、成果与影响情系故乡,反哺故乡的成功,是向家乡父老的汇报。连续四届参加金秋笔会的北京代表葛连福说:“江西的山好、水好、人更好!余干人厚道,热情,讲诚信,会办事,办实事,质量高……”。

何流先生自2005年以来,还监制出版9 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实况纪录》,主编出版全国性书画诗联大型综合画册12部。在2005-2015年连续11年的"人文杯""井冈山杯""八一杯""滕王阁杯""八大山人杯""庐山杯""鄱阳湖杯"全国文学艺术赛事(国际性)和2007-2015年连续9年的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国际性)活动中均担任总策划。通过各种宣传平台,努力打造江西的历史传统文化、山水文化、企业文化、红色旅游文化、爱国主义文化、亭台楼阁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系列赣文化,对宣传江西、赞美江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塑造了江西的整体人文形象,成为江西文化宣传开放之窗口和亮丽名片,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热情支持和充分肯定,全国不少艺友们称之为“中国品牌文化活动”。

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汪天行在2015年出版的《廉韵金秋》“前言”中介绍:江西省人文书画院,是我省著名的文化艺术机构。创立十多年来,不仅为全省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书画普及、教育、提高,而且连续九年举办“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国际性),希望全省广大文学艺术团体能向江西省人文书画院学习,共同为把江西文艺的百花园培育得姹紫嫣红而不懈努力!

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在出席2014年第8届金秋笔会开幕式致辞中,对何流组织策划的中国南昌金秋笔会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召开了8届盛会,我觉得这个非常了不起,使我感觉到越是文化需要这种策划,需要创意,需要好的点子,就如同金秋笔会这样的点子,更重要的文化事业的繁荣,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和支持。 我非常钦佩江西省人文书画院的何流先生,他对这个笔会付出多年的辛勤劳动、汗水和心血。正是在他的持续不断推动之下,感动了越来越多的单位、机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这个笔会中来,使这个笔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越办越有朋自远方来。”

来自湖北的连续 8 年出席参加金秋笔会的代表吴远富先生,他在2013年的金秋笔会上说:“江西省人文书画院的领导和同志们,坚持了七年,把江西文化的大旗举向了全国,举向了海宇,举向了国外,为新时期的和谐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种为文化事业拼博的精神值得全国很多的省市学习、借鉴、推广。”浙江代表杨晓东先生评价说:“古代有王羲之老先生组织的兰亭盛会,现在呢,有江西省人文书画院何流先生组织的金秋笔会,为打造传统文化、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安定团结、构建美好家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呀……”

通过连续多年的书画诗联大赛以及金秋笔会文化交流、研讨、讲座等活动,又通过书画诗联《画册》每年一册的出版,把金秋笔会实况连续9届做成了记录片,使全国各地的艺友们在互相切磋交流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带动了各地书法、美术、诗词、楹联培训班的发展,促进了基层文化的繁荣。不少书画诗联爱好者,看到了艺术的前途和希望,投入学习。不少艺友相继在当地办起了书法、美术、诗词、楹联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批的文化艺术人才,传承了中华国粹,促进地方基层文化的繁荣,体现出极大的社会价值。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播撒文艺的种子,换来累累的硕果。正如何流先生所说:“艺术是社会的,快乐是大家的,感受是自己的”。何流先生胸怀服务大众之思想意识和责任担当,将一如既往,泽惠大众,继续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奉献于书苑,坚持举办各项文学艺术盛会,继续打响江西省金秋笔会品牌,搭建繁荣发展基层文化的交流平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的文学艺术做出更大贡献。


李坚写于广东阳江鸳鸯湖畔

时在丙申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