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院动态
联系方式
江西省人文书画院
单位名称:江西省人文书画院
联 系 人:曹春兰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南区)专家楼
电话:0791-88330958
QQ:1270169682
电子信箱 :rwshy2005@126.com
网 址:http://www.jxrwsh.com
画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画院动态 > 画院新闻

南昌日报--采访江西省著名书法家何流

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是灵魂自由的舞蹈,是生命底蕴里一曲最

传神的歌谣。读何流的作品,就像在阅读一页页心迹记录,就像在聆

听一曲曲生命之歌,有不同的旋律在起伏跌宕。

正所谓“字如其人”。读何流的字,也便是读何流其人。

初春时节,细雨纷飞。踩着淅沥的春雨,记者走进了我省著名书

法家、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何流的工作室,聆听他从艺的心路历

程以及他对书法的感悟与理解。

南昌日报 记者 徐蕾


书法生命的奇迹在墨象里舞动

—— — 访我省著名书法家何流

以父为师 在耳濡目染中走上书法大道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一语道破君子的内涵,即文质彬彬。见到何流其人后,尤其是一席访谈过后, 他那字字珠玑般的博学让人深深感受到,他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学者,谈吐间更是流露着君子之风。

何流的书风情致, 与他的家教和个人素养有着直接关系。 他的父亲是名中学老师,写得手好字,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熏染,是当地腾誉一方的“先生”。幼承庭训,何流从小酷爱读书写字, 父亲写字的时候他则在旁边磨墨、牵纸、洗笔。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在32开纸上写8个字要他练习, 写得好父亲就会竖起大拇指给予鼓励,以此培养他对书法的兴趣。

在物质贫瘠的童年时代, 何流没有字帖可以临摹学习,于是,父亲那工整沉稳、端庄大方的毛笔字,便成了他的字帖。写字入迷的他, 常常在沙滩上或池塘边的淤泥上用木条划字。每年春节,他都要跑到集市的春联铺里观摩对联,写得好的,他都要用指头比划好几遍, 回家后继续用碎瓦片在地上划,直到满意为止。

渐渐地, 何家父子的书法名气传遍乡野。 10岁的时候, 何流开始帮邻家写箩筐、扁担上的字;12岁时,何流开始写自家大门上的春联;16岁起,每到年关,方圆几里的乡亲们都会赶到何流家请他写上几副春联;学生时代,他更是“承包”了学校的黑板报……伴随着墨香, 何流在书法中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当兵入伍后的何流在部队担任文书,从事各种会务、版报之类的宣传文字,擅长书法和文字的他可谓如鱼得水。 “当时只知道自己仅仅是字写得好而已, 不能叫书法。” 回忆起自己书法道路上的一大转折点,何流总是抱着无限的感激。当时一位来自师部的首长, 看了何流的几幅书法作品后称赞不已, 说他今后肯定是块搞书法的好料子,还教育何流一定要临摹名家名帖,这样才能在书法艺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听了首长的话,何流深受鼓舞,并购买了他人生的第一本字帖—— — 赵孟頫的 《胆巴碑》。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无论严寒酷暑,何流坚持每天临帖数小时,期间临写了《十七帖》、《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多宝塔》、《玄秘塔》、《九成宫醴泉铭》、《蜀素帖》、《松风阁》等,从楷书到行书,由行楷到草楷,由行草到草书,再从草书到行草。 “那个时候才算真正地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古人在书法上的造诣,令我十分震惊。”何流说。

笔耕不辍 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书法风格


为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 在华中师范大学就读期间,何流先后系统地学习了《大学书法》、《中国书法史》、《碑帖学》、《书法导论》、《书法美学》、《艺术概论》、《诗词对联格律》等专业课程,并认真研读了蔡邕的《九势》、《书论》,孙过庭的《书谱》等著名文章。在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北京)学习期,何流先后获得了沈鹏、刘艺、欧阳中石、林岫、言恭达、聂成文、文怀沙等名家指点。在这种忘我的勤奋学习中, 何流凭着他多年练字的深厚功底和独到的悟性,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获奖,由此在全国书法界崭露锋芒。此后,何流又担任了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一职,在书法传播和书写实践中博采众长,不断进取,书法技艺进一步成熟,逐渐形成了独具个人魅力的书法风格。

何流书法的最大特点是轻松随意而不造作,那天成的自然在纸面上汩汩地流淌,有些字的章法布置独具匠心而又不露人工痕迹,巧妙地穿插和变化可看出他的智慧以及对书法的高度领悟与理解。 业内人士评价说,何流的书法,既有传统功夫又有现代意趣,尤注意线条的锤炼。其书法线条,常常似断非断,同时,润与枯、枯与破、破与连交替呈现,形态丰富、节奏强烈。有句评价中国画的话叫“润含春雨,干裂秋风”。这后面的四个字“干裂秋风”,可以算作是对何流书法作品最精到的评点。

如果书法的线条具有了“干裂秋风”、“老树枯藤”的味道,那么它的线条就有了绘画的意味。回望中国书法史,传统帖学的线条是严谨而含蓄的, 像徐渭这类画家的书法, 其既张扬而又富表现力的线条并不多见。而何流的书法,则和徐渭的书法线条追求,有暗合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何流的书法作品有现代意趣, 其书法线条中蕴含了表现主义色彩, 即在严谨而程式化的书写中,企图融入画意,力图在线条表达上有所追求,也正是这种追求,带来了书法的新意。

观何流的书法作品, 很容易被其灵动曼妙的线条所吸引。 他的书法或如游龙盘旋,在刚劲有力中显示奔放激越的基调;或委婉雅致, 由缠绵娟秀中透出清新峻拔的风采;或庄重质朴,于温柔敦厚中显出超迈绝俗的韵致;或狂放不羁,在风流飘逸中露出简静含蓄的底蕴。他用一个“悟”字,来寻找书法的真谛, 寻找书法中那种最能抒写性灵的真谛。 所以他的书法在多变中寻求自在,在自在里又有万千气象的变化。当他凝神静思的时候, 他的心灵在书海中意气飞扬;当他笔饮翰墨的时候,便正是胸胆开张,心灵起舞的时刻。笔走龙蛇,神游八极,字里行间也就平添了一种诉说不尽的风情……怎样的情怀便有怎样的书法,用心来写,这才是他寻求的书法的真谛,这也是何流的作品让人震撼的地方。

读何流的作品,再接触其人。他的质朴与率真, 会让每一个接触他的人都感受到一种真诚与自然。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又使他自觉地汲取各家精华, 并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融为一体, 从而构筑了他人格魅力的基础,也构筑了他书法魅力的基础。


勇于担当

坚持精品意识让艺术富有社会价值

作为以文化现象享有公共空间的中国书法,书法家更应注重文学功底的修养。何流认为,书法是文字的外衣, 文字是书法的身体。二者骨肉依连,相得益彰。张旭、怀素、二王、颜真卿、苏东坡等大家,大都以书写自己的文字为主。因此, 何流特别注重书写自己的诗文, 以丰富自己的笔墨与学养。他说: “天象的运动变化,告知人们春夏秋冬的季节信息,墨象则表述阴晴圆缺, 喜怒哀乐的七彩人生。犹如被风雨雷电、春夏秋冬轮番改造了无数个世纪的大自然一样,书法生命的奇迹在墨象中永生。”

“废纸三千”说明了古人对精品意识的注重。 作为一名艺术家,在艺术上要反复推敲、 精益求精,要出力作,出大作,出精品。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一位艺术家的责任和良心。 何流的精品意识平素体现得尤为明显。 为了使自己固守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谨守古人法度,他从选内容到查工具书,练点画、习线条、 从拆字到结字, 又从结字到拆字、连句、谋篇、布置、章法、落款到用印等整个书法创作的全过程,总是那样苛刻自己,挑剔自己。他说:“我觉得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必须如此, 而且我认为书法家对待自己的创作思路是:首先是写字,然后是书法。于是,我试图把自己的墨象溶进认可中国书法的大众中,力求不草,或行草结合,力争不写大草,规规矩矩把每个字写好, 力求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我的字; 只有当人们能看懂我的字的时候,才会接受我,才有兴趣欣赏我的书法作品。”好的作品,不仅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浸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胸襟以及文化底蕴。要把书法艺术推向更高的境界,还必须把工夫放在字外,书法家的修身养性、文化知识的积淀、对大自然的欣赏以及对人民群众的挚爱等无不对书法作品产生着影响,而何流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在奋力疾行。文艺界提倡“笔墨当随时代”,是指在当前时代中应该体现文艺家的社会责任。在何流看来,书法艺术是根植于人民大众的艺术形式,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和社会现实, 则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他说:书法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承担着一份相应的社会责任。作为书家,要追求真善美,要有奉献精神,为社会发展尽到一份责任。

何流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作为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为宣传南昌、宣传江西、弘扬中华国粹,他监制出版了5?部大型电视纪录片—— — 《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实况纪录》,主编出版全国性书画诗联 大 型 综 合 画 册 7? 部 。 在2005—— — 2011年期间, 他每年都策划了一次全国性的大型文学艺术大赛和书法大赛活动,“人文杯”、 “井冈山杯”、 “八一杯”、 “滕王阁杯”、 “八大山人杯”、 “庐山杯”、 “鄱阳湖杯”、 “庐山论坛”

……这些既反映时代风貌又弘扬传统的文化活动,印证了何流的每一个前进的脚步。他常常说: “艺术是社会的,快乐是朋友的,感受是自己的。”他要把艺术奉献给社会,让艺术富有社会价值;在创作中把快乐送给朋友,体现艺术的一种人文价值; 在艺术的追求中, 找到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创作中体现人生价值。这些都反映了他艺术上的超然境界和深刻的思辨品格,从中也能感受到他的人生情怀。

为人真,则字亦真。书法艺术是综合性的修身艺术,何流正是这项艺术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艺术无止境,永远在途中。” 何流的书法艺术随着岁月年轮的增加而日臻成熟,但他没有止步,仍在不懈地追求和奋斗。





原名何增胜。1956年2月生于江西省余干县。华中师范大学书法本科毕业。1976年入伍,1978年入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人文书画院院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诗崇李杜,书拜二王。国内外展出书作多次。自书《庐山揽胜》《墨象时空》《浦江赋》等诗联文赋先后发表于《中国收藏》《江西日报》《江西画报》《南昌日报》《中华诗词》《诗刊》《书法报》《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为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等全国旅游景点和井冈山、庐山等,撰书诗联作品130余首(幅)。

入编《中华诗词 江西卷》、《中国楹联会员大典》等30余部大型综合画册。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长征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年、《江西日报》创刊60周年、迎奥运、汶川抗震救灾等篆书诗联作品1000余首(幅)。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为海啸赈灾、“抗冰雪,献爱心”、汶川、雅安抗震赈灾,及送春联文化到 乡村、进社区,本人及组织书法义写义读书法、春联3000余幅。

监制出版 9 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中国南昌金秋笔会实况纪录》,主编出版全国性书画诗联大型综合画册 12部。在2005年 —2015年连续 11 年的全国文学艺术赛事(国际性)和2007 — 2015年中国南昌(国际性)金秋笔会活动中,均担任总策划。

2013年9月24日—29日,在江西省文联举办“墨象时空—何流书法展”(由江西省文联主办,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展标,展出130余幅,其中80余幅为何流自撰诗词、楹联、文赋自书作品)。并同时出版《墨象时—空   何流书法诗词、楹联、散文选集》(该《集》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宋庆龄上海故居纪念馆等多家图书馆及文化艺术机构收藏)。

2015年10月,在余干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策划的—余干县“把纪律挺在前面”—中国南昌第 9 届金秋笔会走进余干—文化活动,在余干举行廉政文化论坛、余干、南昌两地成功举办。记录活动的DVD光碟于《会刊》均已出版。